9月18日,银川市举行第66个国际聋人日活动。
9月20日,记者在聋哑人李文雷创办的“银川听障人之家”准备为他拍照时,他示意等一下,然后认真地拢了好一会头发,拉了拉衣角,整了整衣领,最后站得笔直,伸出大拇指,笑容满面地对着镜头。在他身后的墙上,“尊重 理解 互助 关爱 和谐 团结”几个红字,格外醒目。
9月24日是第66个世界聋人日,像李文雷这样的听障人士,银川市一共有4536人。他们的世界没有声音,但他们的内心同样火热,他们对生活的态度,同样充满热情。调查中记者发现,听障人士在生活和工作中虽然仍有很多不便,但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。在银川,无论是听障人士自身,还是福利企业、残联,都在极力奔走,为这个群体创造更美好的明天,用爱,守护他们的无声世界。
他们的世界是无声的
虽然和李文雷面对面坐着,但和他的沟通完全是通过微信,记者在手机对话框里提一个问题发给他,他再敲键盘发一段答案过来,一来一回,很安静、很缓慢。
李文雷今年34岁,是宁夏盐池县人,小时候因为发烧打错针导致听力障碍,因为从小就听不见,所以他也不会说话。9岁时,李文雷进入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学习,毕业后便进入社会,这些年来,他在企业工作过,摆过地摊,也做过其他一些工作,如今担任银川市聋人协会主席。
这样面对面打字“聊天”时,你才能真切感受到听障人士在生活中的不便。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,这样缓慢的沟通,很容易让人觉得“累”,一句3秒就能说完的话,和听障人士沟通则要延长两三倍的时间。一快一慢的对比下,不方便更为明显。
“各人病情不同,有些人戴上助听器是可以听见声音的。”说话的女士叫路遥,是神经性耳聋患者,十一二岁时听力下降,之后就一直戴助听器,她可以听见声音,也可以说话,像她这样的情况,就要比李文雷好很多,她的听障问题对生活基本没有太大影响,但像李文雷一样的一二级听障人士,生活中就困难多了,在他们的世界里,大多时候是无声的,即使戴上助听器,也说不了话,听见的也仅仅是大分贝的声音,比如汽车喇叭声。
努力让世界看见
“我们是听障人士,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努力生活,努力让世界看见。”路遥现在在银川一家事业单位上班,她的话,让人觉得振奋。
路遥说,她曾经也感受过这样的振奋。2005年春晚,中国21位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,在春晚的舞台上,跳出了美轮美奂的舞蹈——《千手观音》,聋哑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,千变万化的视觉冲击力,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心。“当时看到这段舞蹈,我觉得特别神奇,他们都是聋哑人,听不见、不会说,是怎样做到步调统一,舞姿优美的?说实话,在那之前,我还沮丧过一段时间,很消沉,但看到她们后,一下子就觉得特别振奋。”路遥说,从那之后,她变得开朗了、活泼了,她想活出和正常人一样的精彩。
“我觉得政府部门、企业、社会都在帮助残疾人士,但最终能让残疾人士站起来的,还得是他们自己,首先还是需要自己努力,努力让世界看见。”李文雷创业时摆过地摊,开过棋牌室,也做过新媒体,如今,他创办了“银川听障人之家”,两年里组织了爬山、自驾游、文艺汇演等多场活动,积极邀请听障人士参与其中。“我创业的过程中,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,他们很多人因为沟通障碍,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不愿意也不敢走出来。”李文雷说,他希望这些公益活动,能够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,提起对生活的信心。从2021年开始,他拉着路遥一起,创办了“银川听障人之家”,除了做活动,他又尝试做电商、直播带货,虽然发展缓慢,但他说自己能看见希望。
福利企业托起听障人士的幸福
9月21日,在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百瑞源)的生产线上,聋哑人史建华正在认真地封包每一只箱子。首先确认品名、规格、批号、生产日期、有效期,再称重、测量,最后确认无误后,封箱入库。进入公司的10年间,他做过色选员、包装员等,10年经历,练就了他的专注、认真,也成就了他的人生。史建华很感谢为他提供岗位的百瑞源,他笑着写下一行字:工作成就了他的人生。而他工作的百瑞源,正是设置了残疾人岗位的银川福利企业。这些企业,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,也托起了残疾人士的幸福。
“我们公司从创办之初,就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,这些年来,公司专门为残障人士设置了诸多岗位,具体到聋哑人而言,在生产、包装、物流、财务、设计等方面,都设置了岗位。”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康艳说,就像史建华,他是聋哑人,公司就将他安排在包装岗位。
像百瑞源这样专门设置残疾人岗位的福利企业,在银川有多家。天津大桥银川电焊条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,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司海容介绍说,公司生产一线有许多岗位都有残疾人士,比如拔丝工、配粉工、包装工等。“这些岗位的员工一般沟通交流较少,所以聋哑人士完全没有问题。”除了生产一线,在管理岗位也有残疾人士,“都是针对残疾人士的具体身体情况设置的。”司海容说,天津大桥银川电焊条有限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,所以会尽可能多地招收残疾人士,一方面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,另一方面,也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。“公司现有员工118人,其中50名为残疾人士,几乎占到公司整体员工数的一半。而且残疾人士和普通员工一样,同工同酬。”司海容说。
为解决沟通障碍不断奔走
近年来,为了让听障人士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,银川市残联做了大量工作。市残联宣文科主任杨丽文说,银川市现有持证残疾人48192人,其中听力残疾4536人,言语残疾614人。
同时,银川市出台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、农村重度困难残疾人救助金、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、扶残助学等多项残疾人士保障政策,只要是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士,就可以享受政策优惠,针对聋哑人士而言,也有专门相对应的优惠政策。
“其实针对聋哑人士而言,他们身体是正常的,最大的问题在于沟通障碍,比如去医院看病,去办业务等需要沟通的时候就很不方便。”杨丽文说,近年来,市残联一直在努力寻求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,比如举办手语培训班,让聋哑人士学习手语,这样一来,一些需要手语翻译的活动,聋哑人就可以“听”懂。今年9月18日,市残联联合多部门举办了银川市第66届国际聋人节活动暨“反诈知识宣传 共建平安 无障碍建设宣传活动”,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听障人士,走近他们,也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。
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为解决聋哑人士沟通障碍的问题而做着努力。在9月18日的活动现场,华为公司展示的小艺通话无障碍功能,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。小艺通话无障碍功能不但能够完成语音文字的实时互转,还可以针对不同场景进行提前设置,做到防漏接、防骚扰。除此之外,AI字幕功能,还可以在面对面交流、看直播、看视频时,自动实时将声音转化成文字,极大地方便了听障人士的日常生活。
让李文雷和路遥更为高兴的是,9月1日起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》中,对聋人交流信息方面的无障碍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。杨丽文说,随着这部法律的出台,下一步,银川市残联将积极收集残疾人士在无障碍方面最直接、最迫切、最深刻的需求,传递残疾人士呼声,推进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健康、有序、科学、规范地发展。
记者 刘旭卓 文/图